广西环江发现新种疣茎绞股蓝野生资源
广西环江发现新种疣茎绞股蓝野生资源
广西环江发现新种疣茎绞股蓝野生资源中新网南宁6月25日电(黄雪彦 黄恋清(huángliànqīng))广西(guǎngxī)药用植物(zhíwù)园25日介绍,广西中药资源调查与整理创新团队近日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云南麻栗坡县追踪到新种疣茎绞股蓝野生资源。该新种于2024年被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刊登(kāndēng)报道。
据了解,疣茎绞股蓝藤茎密布疣状凸起,叶柄长达(zhǎngdá)10厘米以上,其种子呈阔倒三角形,虽与广西绞股蓝、扁果绞股蓝、翅茎绞股蓝等相近物种同为非圆球形蒴果,但(dàn)其独特(dútè)性状及(jí)独立进化分支明确了该物种的分类学地位。
图为新种疣茎(jīng)绞股蓝。广西药用植物园 供图
2014年,广西中药资源调查与(yǔ)整理创新团队(tuánduì)科研人员在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lónglíngèzúzìzhìxiàn)开展中药资源普查野外调查时,观察到数株茎干具瘤状突起的未知绞股蓝植株,但因缺乏花果标本难以开展研究。历经8年持续监测,该(gāi)团队于2022年至2023年成功获取其(qí)完整生活史数据。基于叶绿体DNA及核糖体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疣茎绞股蓝与全球已(yǐ)记录的绞股蓝属植物均存在(cúnzài)显著差异,最终确立其为新种。
疣茎绞股蓝的标本发现地位于隆林各族自治县(lónglíngèzúzìzhìxiàn)德峨镇密林山谷地带,这一区域生境复杂,是(shì)(shì)众多珍稀(zhēnxī)药用植物的天然庇护所,也是该团队长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的重点区域。疣茎绞股蓝的跟进和正式发表得益于该团队对葫芦科(húlúkē)的联合长期研究,也是继(jì)那坡栝楼(Trichosanthes napoensis)后联合发表的葫芦科第二个新种。
据悉,绞股蓝属全球已知约20种,中国分布17种,其中(qízhōng)多种具有药用价值和茶饮开发价值。疣茎(jīng)绞股蓝的发现不仅填补了该属形态与遗传多样性的空白,其在(zài)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云南麻栗坡县(málìpōxiàn)的分布点扩展,也印证了该物种对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适应性,为绞股蓝属植物(zhíwù)的药用成分挖掘及分类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完)
中新网南宁6月25日电(黄雪彦 黄恋清(huángliànqīng))广西(guǎngxī)药用植物(zhíwù)园25日介绍,广西中药资源调查与整理创新团队近日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云南麻栗坡县追踪到新种疣茎绞股蓝野生资源。该新种于2024年被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刊登(kāndēng)报道。
据了解,疣茎绞股蓝藤茎密布疣状凸起,叶柄长达(zhǎngdá)10厘米以上,其种子呈阔倒三角形,虽与广西绞股蓝、扁果绞股蓝、翅茎绞股蓝等相近物种同为非圆球形蒴果,但(dàn)其独特(dútè)性状及(jí)独立进化分支明确了该物种的分类学地位。
图为新种疣茎(jīng)绞股蓝。广西药用植物园 供图
2014年,广西中药资源调查与(yǔ)整理创新团队(tuánduì)科研人员在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lónglíngèzúzìzhìxiàn)开展中药资源普查野外调查时,观察到数株茎干具瘤状突起的未知绞股蓝植株,但因缺乏花果标本难以开展研究。历经8年持续监测,该(gāi)团队于2022年至2023年成功获取其(qí)完整生活史数据。基于叶绿体DNA及核糖体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疣茎绞股蓝与全球已(yǐ)记录的绞股蓝属植物均存在(cúnzài)显著差异,最终确立其为新种。
疣茎绞股蓝的标本发现地位于隆林各族自治县(lónglíngèzúzìzhìxiàn)德峨镇密林山谷地带,这一区域生境复杂,是(shì)(shì)众多珍稀(zhēnxī)药用植物的天然庇护所,也是该团队长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的重点区域。疣茎绞股蓝的跟进和正式发表得益于该团队对葫芦科(húlúkē)的联合长期研究,也是继(jì)那坡栝楼(Trichosanthes napoensis)后联合发表的葫芦科第二个新种。
据悉,绞股蓝属全球已知约20种,中国分布17种,其中(qízhōng)多种具有药用价值和茶饮开发价值。疣茎(jīng)绞股蓝的发现不仅填补了该属形态与遗传多样性的空白,其在(zài)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云南麻栗坡县(málìpōxiàn)的分布点扩展,也印证了该物种对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适应性,为绞股蓝属植物(zhíwù)的药用成分挖掘及分类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完)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