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巡礼江苏省仪征市:“真州”拥军有真情

体育正文 268 0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巡礼江苏省仪征市:“真州”拥军有真情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巡礼江苏省仪征市:“真州”拥军有真情

今年4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上传来喜讯,滨江小城仪征首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近年来,仪征市委、市政府(shìzhèngfǔ)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主要形式,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狠抓(hěnzhuā)政策法规落实,推动基层(jīcéng)双拥共建,拓展社会化拥军渠道,探索出一条仪征新时代双拥之(zhī)路。典型引领,长江之滨书写(shūxiě)“新篇章”在仪征,拥军从来不是口号标语(biāoyǔ),而是军民鱼水情、军地共发展(fāzhǎn)的真实写照。

2023年,在全国“最美拥军人(rén)物”名单上,时年91岁高龄周宏英的名字(míngzì)格外醒目,她从1946年为新四军(xīnsìjūn)送军鞋开始,投身拥军事业已整整79年,她的拥军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她为军人找对象(zhǎoduìxiàng),促成500多(duō)对新人走进婚姻殿堂;她开办“长城旅馆(lǚguǎn)”、开通“拥军快客”、开展“实物拥军”,她用自己的拥军行动(xíngdòng),带领全家人、带动身边人,感动全城人。仪征专门成立周宏英工作室,积极培塑新时代双拥典型,实现了拥军事业的“薪火传承”。

仪征化纤红色文化艺术馆创办人李成星(xīng),退役至今(zhìjīn),经过(jīngguò)30年坚持不懈收集,从百岁红军手模、签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留存的战场物品累计上万件。他(tā)面向100多家(duōjiā)学校和社区开展了500多场红色宣讲活动,受教育青少年和社区群众(qúnzhòng)达20多万人次。他六上沂蒙山区采访慰问抗日老兵、支前模范,连续10多年不间断带领“薪火传承”志愿者小分队慰问功勋、烈士家属。

退役军人(tuìyìjūnrén)姜士明从1995年开始,30年来每天坚持升国旗,创办民兵书屋,收藏各类图书6000余册,举办各类双拥、国防教育活动220余场次,参观学习人员已达13800余人次,将昔日的(de)农家小院打造成(zàochéng)远近闻名的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点。此外,仪征市成立(chénglì)由优秀(yōuxiù)退役军人组成的“红色老兵宣讲团”,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开展讲座授课,传播(chuánbō)国防知识。

仪征市委、市政府始终扛牢双拥工作的政治责任,给予双拥工作最大支持(zhīchí),建强组织架构(jiàgòu)、健全制度(jiànquánzhìdù)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和(hé)丰富褒扬手段;落实市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领导小组会、军地会商会等;统筹好社会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开展拥军(yōngjūn)服务,调动全社会参与拥军优属活动中来,每年制定仪征市军地互办实事任务清单,聚焦“三前”强保障、巩固“三后”暖军心,解决部队官兵(guānbīng)后顾之忧。

近4年来仪征市高标准建成5条(tiáo)拥军(yōngjūn)路;建成国防园和民兵训练基地;为武警中队异地新建营房;为现役军人家庭和驻仪部队随军家属送健康保险;为驻仪部队官兵的子女及时办理了接入、转学手续;为边海防官兵家庭办实事;举办专场招聘会30多场。设立困难退役军人(tuìyìjūnrén)关爱基金,帮扶困难退役军人解决生活难题,提升困难退役军人幸福指数。“慈善(císhàn)拥军”荣获第二届扬州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出台《关于进一步(jìnyíbù)加强(jiāqiáng)退役军人事务基层基础工作(gōngzuò)的实施意见》,设立全市(quánshì)退役军人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全方位构建尊崇军人、优待(yōudài)军属、服务退役军人的服务体系。

品牌塑造,真州大地绘就(jiù)“新画卷”

助力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开展(kāizhǎn)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疫情防控……仪征市街头巷尾经常活跃着一支(yīzhī)身穿“義拥军”红马甲的志愿者队伍。

2021年3月4日(rì),在第(dì)58个学雷锋日到来之际,仪征市成立“義拥军”志愿(zhìyuàn)服务队,广泛动员现役、退役军人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其主动加入助医(zhùyī)助学助业等各方面志愿服务。成立五年多以来,已发展为拥有(yōngyǒu)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拥政爱民志愿服务队、拥军优属志愿服务队3支分队300多人的大家庭。

仪征发起“做一天的你”公益项目,由“義拥军”志愿者(zhìyuànzhě)替烈士为父母尽孝、陪现役军人子女健康成长、帮困难退役军人重拾生活信心(xìnxīn),在全(quán)社会营造(yíngzào)尊崇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得到了广大烈属和(hé)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得到《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媒体平台的广泛宣传。

此外,仪征在陈集镇八一希望小学原址新建占地550平方米的(de)仪征双拥展览馆,展馆自建成后,不仅成了干部群众(gànbùqúnzhòng)了解仪征双拥历史(lìshǐ)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还成了仪征双拥文化的“打卡地”。

近年来,仪征市(yízhēngshì)新建双拥(shuāngyōng)主题公园、双拥文化墙、现役军人立功褒扬街、双拥示范点等双拥文化景点15处,大力营造尊崇军人浓厚氛围,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接受双拥文化熏陶。在仪征城区主干道两边,整整齐齐悬挂着仪征籍现役军人的立功受奖喜报,每年他们的立功受奖喜报被(bèi)会被制作成道旗,向社会公开(gōngkāi)展示,市领导为荣立二等功现役军人家庭上门送喜报,并赠送具有(jùyǒu)地方特色的“二等功臣之家(zhījiā)”荣誉漆器(qīqì),掀起了“学功臣、当表率、固国防、爱家乡”的热潮。

军民一家,扬子江(yángzijiāng)畔共建“同心圆”

在仪征,部队把驻地当故乡(gùxiāng),视人民为亲人,危急时刻,他们的(de)身影从不缺席。长期以来,驻仪(zhùyí)部队官兵在完成战备执勤、军事训练的同时,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赢得了仪征人民群众普遍赞誉。

巡点(xúndiǎn)、打桩、结网、堆沙袋、填埋……2020年,位于长江之滨的仪征市青山镇某处堤坝(dībà)出现渗漏险情,驻地官兵第一时间奔赴抗洪最前沿,连续(liánxù)奋战6小时,装填沙袋2000余个(yúgè),筑起了两座面积30多平方米、1米多高的围堰,确保河堤安全。

与仪征市结对(jiéduì)共建32载的驻地某部在乡村振兴中主动担当作为,建成8条长2公里的水泥路,解决了村民“晴天(qíngtiān)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实困境。部队还(hái)每年资助(zīzhù)10名家庭困难学生,截至目前已帮扶40名学生。

20多年前(qián),海军某部(mǒubù)军人梁飞在执行(zhíxíng)任务时,光荣牺牲,其母亲陈桂兰多年来一人独居某小区。驻仪某部组成帮扶小分队,专门结对帮扶烈士梁飞的母亲。多年来,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结对帮扶的传统一直(yìzhí)坚持了下来。

军民团结一家亲。围绕“春节”“八一”等重要时间节点(jiédiǎn),市主要领导亲自(qīnzì)带队走访慰问驻地(dì)部队,延续着“驻仪部队驻训到哪里,走访慰问就到哪里”的双拥传统(chuántǒng)。每逢驻仪部队外出驻训,分管市领导都亲自带队走访慰问,足迹遍布甘肃、射阳(shèyáng)、舟山、东台、内蒙古等地。

扬子江畔,鱼水欢歌。仪征将以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为新(xīn)的起点,在(zài)传承中(zhōng)发展,在突破中创新,不断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谱写拥军爱民新篇章。(江苏省双拥办)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巡礼江苏省仪征市:“真州”拥军有真情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