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实战“练兵” 筑牢安全防线
消防实战“练兵” 筑牢安全防线
消防实战“练兵” 筑牢安全防线
改造(gǎizào)后的西安市幸福林带(资料照片)。 受访单位供图
5月27日,清晨的阳光洒在西安市雁塔区明德门社区新建的休闲广场上,65岁(suì)的退休工人张建国和邻居们正在打太极拳(tàijíquán)。
这个建于20世纪(shìjì)90年代的老旧小区,改造(gǎizào)后焕然一新:住宅楼黄色的外立面整洁大气,曾经坑洼的水泥路变成了透水沥青路面,就连楼栋间(lóudòngjiān)的空地也变成了口袋公园。
“老房子现在住着很(hěn)舒坦。”张建国指着改造后的(de)社区说,“邻居还是老邻居,但公共空间和(hé)绿化增加了,车位和便民生活设施也增加了,大家都很高兴。”
好房子托起(tuōqǐ)百姓安居梦
当前,一场关乎千家万户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在三秦大地进行。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zhōnggòngzhōngyāngbàngōngtīng)、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tuījìn)城市(chéngshì)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了8项主要任务,包括加强(jiāqiáng)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jiànshè),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gēngxīngǎizào),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在老旧小区整治改造过程中,居民的反馈意见包括“房顶不漏”“下水道畅通”“冬季保暖”等。“关注居住(jūzhù)痛点,老房子才能改到居民的心坎上。”省住建厅城建处相关负责人(fùzérén)说(shuō)。
汉中市(hànzhōngshì)按照“一年有突破、两年补短板、三年大改观”的(de)目标,结合年代、群众改造意愿等(děng)实际情况进行优先(yōuxiān)排序,编制城六镇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规划、三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分步骤推进(tuījìn)实施,确保应改尽改。宝鸡市对无法实现专业物业管理与业主自管的小区,由社区兜底,通过组建、合作等方式成立民办非企业性质机构,提供保洁、环境整治等基本服务。西安市(xīānshì)曲江新区开创了以“政府(zhèngfǔ)搭台、业主主导、专业辅导、合力运作(yùnzuò)”为工作思路(gōngzuòsīlù)的“五个到位”工作法,全体工作人员对标落实宣传到位、扶持到位、服务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实现了西安市本轮大规模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的首批电梯加建……这些带着民生温度的创新实践,正是对“城市更新要让(ràng)群众看得见、摸得着(mōdézhe)、得实惠”要求的最好诠释。
2021年至(zhì)2024年,全省新开工(xīnkāigōng)(xīnkāigōng)改造小区10460个,涉及居民112.16万户,累计完成投资261.68亿元。2025年,全省计划(jìhuà)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870个,涉及居民10.19万户。
存量更新激活(jīhuó)城市新动能
每逢周末,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总是人头攒动。这个由西北第一印染厂旧厂房(chǎngfáng)改造而来的(de)文创园区里,斑驳的水磨石地面与先锋艺术展相映成趣,粗犷的工业风建筑里藏着设计师(shèjìshī)工作室和网红咖啡馆。
退休女纺织工马红回忆:20世纪80年代,从纺一路到纺九路,无论是午夜还是清晨,都(dōu)能听到纺织厂铁路(tiělù)专运线上的火车鸣笛声,看到三班倒(sānbāndǎo)的“纱女”从工厂走出……
这样“腾笼换鸟”的故事(gùshì)在陕西不断上演。
漫步西安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chuàngyì)街区,以老厂房为背景的文艺小店各有特色(gèyǒutèsè),在每一家都有可能发现惊喜。摄影展览、街边集市等新元素加入,文创、茶咖等新业态萌生(méngshēng),一批批创业者在此追逐梦想,让老街区(lǎojiēqū)展现出新魅力。
“我们在城乡建设中(zhōng),变过去的‘拆改留’为‘留改拆’,保留了一批老街区、老厂区,留住了原住民和烟火气,并(bìng)通过(tōngguò)合理利用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qǐlái),在活化利用中焕发新的生机。”省住建厅城建处负责人说。
宝鸡市将抗战时期的“窑洞工厂(gōngchǎng)”改造成(chéng)抗战工业遗址公园;铜川市(tóngchuānshì)陈炉古镇在“修旧(xiūjiù)如旧”的同时,更换了破损的青石板面层,新增花箱、庭院灯以及停车场;延安市将废弃的石油仓库打造成红色研学基地……
更深刻的(de)变革发生在城市重塑方面。西安幸福林带工程将昔日的“城市伤疤”变为“黄金走廊”,地下(dìxià)3层空间具备商业、停车、管廊等功能,地上打造生态绿廊(lǜláng),绿化覆盖率高达85%,为市民提供宜人的休闲环境;韩城市通过“微改造”完善古城基础设施(jīchǔshèshī),让明清建筑群(jiànzhùqún)重焕生机。
“十四五”期间,全省(quánshěng)共实施老旧街区、厂区改造类项目(xiàngmù)173个,完成投资162.37亿元。
文脉传承提升(tíshēng)城市精气神
5月1日,华灯初上,西安城墙永宁门下,《梦长安——大唐(dàtáng)迎宾盛礼》实景演出上演。大唐盛世(shèngshì)的画卷在砖石上徐徐展开。
来自杭州的游客王颖惊叹:“这比单纯的文物展示震撼多了(le)。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duìhuà)。”
陕西在城市更新中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用时10个月,陕西古建园林建设集团(jítuán)有限公司施工员俱晨阳(jùchényáng)和他的团队将西安市碑林区一座有150年历史的关中老院落“修旧如旧”。“修旧难度更大。”俱晨阳说,例如木材补配构件须与原材质保持一致(bǎochíyízhì),并严格控制含水率;对腐朽(fǔxiǔ)木构件采用“墩接”或“拼(pīn)镶补缺”工艺……
近年来(jìnniánlái),省住建厅先后(xiānhòu)开展7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申报认定工作,组织编制《陕西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构建“一河一脉、三区四带、两核七片(qīpiàn)、多点多线(duōxiàn)”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白河县对历史(lìshǐ)建筑进行全面调研,包括建筑结构、历史文化背景、原有功能等方面,对12个历史文化厚重、地域特色鲜明的历史建筑进行“体检”、评估、测绘(cèhuì)、建模,并挂牌(guàpái)保护。
“在(zài)修缮过程中,我们采用传统技法,就地取材,突出古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古风古韵。同时,在不改变建筑外观的前提(qiántí)下,我们对老化的水电管线进行整理更新,既让(ràng)古建筑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又(yòu)留住原汁原味的记忆。”白河县住建局局长雷勇说。
榆林市针对老城区风貌混杂、密度过高等问题(wèntí),编制城市更新技术导则,逐步解决“千城一面”难题。例如,东沙文体馆项目充分融合榆林窑洞建筑风格,采用仿砂岩立面和清水混凝土工艺,既彰显古城风貌,又突出现代功能;榆溪河南段生态公园(gōngyuán)以(yǐ)“记得住的乡愁(xiāngchóu)”为主题,保留原始村落布局与(yǔ)古树名木,打造兼具生态效益与文化(wénhuà)记忆的滨水长廊。
从民生改善到文化传承,再到治理(zhìlǐ)创新,陕西的城市更新正在书写新时代的精彩(jīngcǎi)画卷。(记者 郭军)


改造(gǎizào)后的西安市幸福林带(资料照片)。 受访单位供图
5月27日,清晨的阳光洒在西安市雁塔区明德门社区新建的休闲广场上,65岁(suì)的退休工人张建国和邻居们正在打太极拳(tàijíquán)。
这个建于20世纪(shìjì)90年代的老旧小区,改造(gǎizào)后焕然一新:住宅楼黄色的外立面整洁大气,曾经坑洼的水泥路变成了透水沥青路面,就连楼栋间(lóudòngjiān)的空地也变成了口袋公园。
“老房子现在住着很(hěn)舒坦。”张建国指着改造后的(de)社区说,“邻居还是老邻居,但公共空间和(hé)绿化增加了,车位和便民生活设施也增加了,大家都很高兴。”
好房子托起(tuōqǐ)百姓安居梦
当前,一场关乎千家万户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在三秦大地进行。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zhōnggòngzhōngyāngbàngōngtīng)、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tuījìn)城市(chéngshì)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了8项主要任务,包括加强(jiāqiáng)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jiànshè),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gēngxīngǎizào),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在老旧小区整治改造过程中,居民的反馈意见包括“房顶不漏”“下水道畅通”“冬季保暖”等。“关注居住(jūzhù)痛点,老房子才能改到居民的心坎上。”省住建厅城建处相关负责人(fùzérén)说(shuō)。
汉中市(hànzhōngshì)按照“一年有突破、两年补短板、三年大改观”的(de)目标,结合年代、群众改造意愿等(děng)实际情况进行优先(yōuxiān)排序,编制城六镇老旧小区改造“十四五”规划、三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分步骤推进(tuījìn)实施,确保应改尽改。宝鸡市对无法实现专业物业管理与业主自管的小区,由社区兜底,通过组建、合作等方式成立民办非企业性质机构,提供保洁、环境整治等基本服务。西安市(xīānshì)曲江新区开创了以“政府(zhèngfǔ)搭台、业主主导、专业辅导、合力运作(yùnzuò)”为工作思路(gōngzuòsīlù)的“五个到位”工作法,全体工作人员对标落实宣传到位、扶持到位、服务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实现了西安市本轮大规模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的首批电梯加建……这些带着民生温度的创新实践,正是对“城市更新要让(ràng)群众看得见、摸得着(mōdézhe)、得实惠”要求的最好诠释。
2021年至(zhì)2024年,全省新开工(xīnkāigōng)(xīnkāigōng)改造小区10460个,涉及居民112.16万户,累计完成投资261.68亿元。2025年,全省计划(jìhuà)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870个,涉及居民10.19万户。
存量更新激活(jīhuó)城市新动能
每逢周末,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总是人头攒动。这个由西北第一印染厂旧厂房(chǎngfáng)改造而来的(de)文创园区里,斑驳的水磨石地面与先锋艺术展相映成趣,粗犷的工业风建筑里藏着设计师(shèjìshī)工作室和网红咖啡馆。
退休女纺织工马红回忆:20世纪80年代,从纺一路到纺九路,无论是午夜还是清晨,都(dōu)能听到纺织厂铁路(tiělù)专运线上的火车鸣笛声,看到三班倒(sānbāndǎo)的“纱女”从工厂走出……
这样“腾笼换鸟”的故事(gùshì)在陕西不断上演。
漫步西安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chuàngyì)街区,以老厂房为背景的文艺小店各有特色(gèyǒutèsè),在每一家都有可能发现惊喜。摄影展览、街边集市等新元素加入,文创、茶咖等新业态萌生(méngshēng),一批批创业者在此追逐梦想,让老街区(lǎojiēqū)展现出新魅力。
“我们在城乡建设中(zhōng),变过去的‘拆改留’为‘留改拆’,保留了一批老街区、老厂区,留住了原住民和烟火气,并(bìng)通过(tōngguò)合理利用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qǐlái),在活化利用中焕发新的生机。”省住建厅城建处负责人说。
宝鸡市将抗战时期的“窑洞工厂(gōngchǎng)”改造成(chéng)抗战工业遗址公园;铜川市(tóngchuānshì)陈炉古镇在“修旧(xiūjiù)如旧”的同时,更换了破损的青石板面层,新增花箱、庭院灯以及停车场;延安市将废弃的石油仓库打造成红色研学基地……
更深刻的(de)变革发生在城市重塑方面。西安幸福林带工程将昔日的“城市伤疤”变为“黄金走廊”,地下(dìxià)3层空间具备商业、停车、管廊等功能,地上打造生态绿廊(lǜláng),绿化覆盖率高达85%,为市民提供宜人的休闲环境;韩城市通过“微改造”完善古城基础设施(jīchǔshèshī),让明清建筑群(jiànzhùqún)重焕生机。
“十四五”期间,全省(quánshěng)共实施老旧街区、厂区改造类项目(xiàngmù)173个,完成投资162.37亿元。
文脉传承提升(tíshēng)城市精气神
5月1日,华灯初上,西安城墙永宁门下,《梦长安——大唐(dàtáng)迎宾盛礼》实景演出上演。大唐盛世(shèngshì)的画卷在砖石上徐徐展开。
来自杭州的游客王颖惊叹:“这比单纯的文物展示震撼多了(le)。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duìhuà)。”
陕西在城市更新中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用时10个月,陕西古建园林建设集团(jítuán)有限公司施工员俱晨阳(jùchényáng)和他的团队将西安市碑林区一座有150年历史的关中老院落“修旧如旧”。“修旧难度更大。”俱晨阳说,例如木材补配构件须与原材质保持一致(bǎochíyízhì),并严格控制含水率;对腐朽(fǔxiǔ)木构件采用“墩接”或“拼(pīn)镶补缺”工艺……
近年来(jìnniánlái),省住建厅先后(xiānhòu)开展7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申报认定工作,组织编制《陕西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构建“一河一脉、三区四带、两核七片(qīpiàn)、多点多线(duōxiàn)”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白河县对历史(lìshǐ)建筑进行全面调研,包括建筑结构、历史文化背景、原有功能等方面,对12个历史文化厚重、地域特色鲜明的历史建筑进行“体检”、评估、测绘(cèhuì)、建模,并挂牌(guàpái)保护。
“在(zài)修缮过程中,我们采用传统技法,就地取材,突出古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古风古韵。同时,在不改变建筑外观的前提(qiántí)下,我们对老化的水电管线进行整理更新,既让(ràng)古建筑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又(yòu)留住原汁原味的记忆。”白河县住建局局长雷勇说。
榆林市针对老城区风貌混杂、密度过高等问题(wèntí),编制城市更新技术导则,逐步解决“千城一面”难题。例如,东沙文体馆项目充分融合榆林窑洞建筑风格,采用仿砂岩立面和清水混凝土工艺,既彰显古城风貌,又突出现代功能;榆溪河南段生态公园(gōngyuán)以(yǐ)“记得住的乡愁(xiāngchóu)”为主题,保留原始村落布局与(yǔ)古树名木,打造兼具生态效益与文化(wénhuà)记忆的滨水长廊。
从民生改善到文化传承,再到治理(zhìlǐ)创新,陕西的城市更新正在书写新时代的精彩(jīngcǎi)画卷。(记者 郭军)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